海外医疗

标题: 子宫癌的症状通常有哪些 [打印本页]

作者: 紫逸殇    时间: 2016-1-4 12:17
标题: 子宫癌的症状通常有哪些
  子宫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指发生在子宫阴道部及宫颈管的恶性肿瘤。多少年来,子宫癌困扰着广大的女性患者,因此应及早的做好预防工作,了解子宫癌的症状,对症下药,及早治疗。

作者: 紫逸殇    时间: 2016-1-4 12:17
  35岁以上的妇女,如在非月经期发生阴道出血,或本已停经的妇女又发生阴道出血,均应警惕是否是子宫癌或子宫内膜瘤在作怪。其症状是:
作者: 紫逸殇    时间: 2016-1-4 12:17
  子宫癌的症状一、转移症状

  子宫颈癌的转移,一般是病变愈到晚期转移得愈多愈快,但早期病变即有转移者也非罕见。子宫颈癌的转移,除淋巴系统外,较多见的是肺转移、骨转移和肝转移。这时可出现贫血、消瘦、发热或发生尿毒症。

作者: 紫逸殇    时间: 2016-1-4 12:17
  子宫癌的症状二、阴道不规则流血

  阴道流血者占子宫颈癌患者的81.4%,这种流血开始常在性交或大便后发生,有的在体力活动或妇科检查后出血,月经也不规则。初期,出血量较少,并可经常自行停止。晚期癌体侵犯大血管,或由于癌体本身血管丰富,可发生大量出血。长期慢性出血或急性出血,可使病人出现贫血症状。因此,绝经多年后的妇女如出现阴道出血,要提高警惕。

作者: 紫逸殇    时间: 2016-1-4 12:17
  子宫癌的症状三、阴道分泌物增多

  阴道分泌物增多主要是指白带增多,这是子宫颈癌最多见的早期症状。当然,白带增多并非宫颈癌所特有的症状,在已婚妇女中,白带增多者有99.35%的不是子宫颈癌。子宫颈癌的白带增多,是由于癌的存在刺激宫颈腺体分泌亢进而发生,随着癌体的发展,可见到混浊、淘米水样或脓性带血的浆液从阴道中分泌出来,具有特殊的臭味,甚至是恶臭。这是癌组织坏死脱落及继发感染而引起的症状。有的患者还可由此继发外阴炎。

作者: 孤冷    时间: 2016-4-18 20:24
楼主 帮你顶下哈!!
作者: 浅港    时间: 2016-5-16 01:34
好好 学习了 楼主人 确实不错
作者: 孤冷    时间: 2018-4-21 15:02
谢谢楼主,共同发展
作者: 初遇    时间: 2018-9-28 11:01
我是个凑数的。。。
作者: 孤妄    时间: 2019-1-24 13:04
相当不错,感谢无私楼主 分享精神!
作者: 心茧    时间: 2019-1-27 14:32
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泪染倾城    时间: 2019-1-28 06:28
有竞争才有进步嘛
作者: 月牙儿    时间: 2019-6-3 09:49
先顶~~~再看~~~,好同志
作者: 倦爱    时间: 2019-6-15 09:07
帮帮顶顶!!
作者: 心茧    时间: 2019-7-22 03:29
感谢楼主,看帖回帖是美德!
作者: 心茧    时间: 2019-10-2 19:51
感谢楼主,路过,学习下
作者: 颜若熙    时间: 2019-11-14 21:09
感谢楼主,路过,支持一下啦
作者: 浅黛    时间: 2020-2-16 07:44
学习了,不错,讲的太有道理了
作者: 心瘾    时间: 2020-5-2 03:59
不错不错,楼主您辛苦了。。。
作者: 心易冷    时间: 2020-9-26 09:25
不知该说些什么。。。就是谢谢楼主
作者: 心茧    时间: 2020-10-5 06:10
楼主,貌似讲的很高深啊~~~
作者: 泪染倾城    时间: 2020-11-12 06:03
找到好贴不容易,我顶你了,谢了
作者: 心茧    时间: 2021-2-11 22:41
感谢楼主 沙发!沙发!
作者: 颜若熙    时间: 2021-6-18 21:05
支持一下  
作者: 泪染倾城    时间: 2021-8-23 13:28
真是 收益 匪浅 感谢楼主
作者: 失魂    时间: 2024-7-31 03:27
写的真的很不错
作者: 碍人    时间: 2024-9-20 01:48
我抢、我抢、我抢沙发~
作者: 墨染星辰    时间: 2024-9-28 16:36
有道理。。。
作者: 浅港    时间: 2024-10-15 21:11
楼主,我是来刷分的,嘿嘿
作者: 泪染倾城    时间: 2025-1-30 01:53
你好楼主,感谢分享~
作者: 月牙儿    时间: 2025-2-3 04:13
感谢楼主,小手一抖,钱钱到手!




欢迎光临 海外医疗 (http://hwyl.haiwaizhin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