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医疗

标题: 您知道宫颈癌要做哪些检查吗? [打印本页]

作者: 紫逸殇    时间: 2016-2-29 15:30
标题: 您知道宫颈癌要做哪些检查吗?
  现代社会紧张的步伐下,很多人正在被宫颈癌所侵害,但大多数人又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办才能正确更早更快的治疗宫颈癌,那么下面我们将为大家讲解一下,宫颈癌应该做哪些检查?

作者: 紫逸殇    时间: 2016-2-29 15:30
  包括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宫颈癌部位较硬,易出血,并应注意有无阴道转移,应特别强调作三合诊(腹部触诊、阴道和肛门内诊),了解子宫后方及宫旁有无癌转移,藉以确定病变范围,进行临床分期。

  Ⅰ期及Ⅱ期以后的宫颈癌症状明显,通过妇科检查及宫颈活检即作出诊断。

  0期和Ⅰa期症状及体征常不明显,易漏诊。

  0期和Ⅰa期的预后远较Ⅰb期以后者为佳,应重视其早期诊断。

作者: 紫逸殇    时间: 2016-2-29 15:31
  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方法:

  (1)细胞学检查 凡遇可疑病例,如宫颈接触性出血或糜烂较重、久治不愈者,应作宫颈刮片查瘤细胞。如发现癌细胞或核异质细胞应进一步行宫颈活检。宫颈癌普查时,多采用此法进行筛选宫颈活检。

  (2)碘试验 在未染色区取材,可提高准确性,取材时应包括宫颈鳞柱上皮交界外,并最好在3、6、9、12点作四点活检,以防漏诊。

  (3)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可将宫颈放大16~40倍,可更仔细地观察宫颈上皮的改变,并可看到鳞柱上皮交界处。在阴道镜指导下作活检,可提高准确性。看不到鳞柱上皮交界处时,应作宫颈管搔刮,将刮出物送病检。

  (4)宫颈锥形活检 将宫颈作锥形切除。术前应先作阴道镜确定病变部位,亦可作碘试验。切除的标本应作连续病理切片以除外浸润癌。

作者: 紫逸殇    时间: 2016-2-29 15:31
  以上就是我们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宫颈癌的检查方法,一般来讲,到正规的医院做正规的检查和治疗对于病情的康复是很有帮助的,不仅治疗效果达到了,而且还能让你少花不少的冤枉钱,愿您早日康复,工作顺利!

作者: 怪叔叔    时间: 2016-7-30 07:24
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孤小单    时间: 2016-8-7 09:09
感谢楼主,小手一抖,钱钱到手!
作者: 空心人    时间: 2016-11-18 20:34
好好 学习了 楼主人 确实不错
作者: 糖小果    时间: 2018-10-9 13:39
我抢、我抢、我抢沙发~
作者: 月牙儿    时间: 2019-2-24 08:21
楼主,我是来刷分的,嘿嘿
作者: 禁区    时间: 2020-5-12 10:47
支持一下  
作者: 心茧    时间: 2020-5-20 19:59
你好楼主,感谢分享~
作者: 颜若熙    时间: 2020-6-28 02:00
写的真的很不错
作者: 天涯冰    时间: 2020-8-25 00:39
有竞争才有进步嘛
作者: 安于心    时间: 2020-9-9 15:39
楼主,貌似讲的很高深啊~~~
作者: 陌路人    时间: 2020-9-22 14:59
感谢楼主,路过,学习下
作者: 愚妄    时间: 2020-10-7 06:30
楼主 帮你顶下哈!!
作者: 月牙儿    时间: 2020-10-8 11:18
感谢楼主 沙发!沙发!
作者: 心茧    时间: 2020-10-24 14:05
感谢楼主,路过,支持一下啦
作者: 月牙儿    时间: 2020-11-11 05:55
不错不错,楼主您辛苦了。。。
作者: 安于心    时间: 2021-1-30 04:30
先顶~~~再看~~~,好同志
作者: 忆巷    时间: 2021-2-10 22:45
相当不错,感谢无私楼主 分享精神!
作者: 泪染倾城    时间: 2021-7-13 19:10
帮帮顶顶!!
作者: 泪染倾城    时间: 2021-10-22 03:54
找到好贴不容易,我顶你了,谢了
作者: 寂小寞    时间: 2021-10-27 15:10
不知该说些什么。。。就是谢谢楼主
作者: 绿叶    时间: 2023-9-26 07:57
我是个凑数的。。。
作者: 心茧    时间: 2024-10-14 00:40
有道理。。。
作者: 心茧    时间: 2025-3-5 05:35
谢谢楼主,共同发展
作者: 心茧    时间: 2025-3-17 12:13
感谢楼主,看帖回帖是美德!
作者: 泪眸人    时间: 2025-5-30 22:01
学习了,不错,讲的太有道理了




欢迎光临 海外医疗 (http://hwyl.haiwaizhin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